世界蚊子日

8月20日是为了提高公众对疟疾以及其它蚊子传播疾病的意识而建立的世界蚊子日。

8.20世界蚊子日

基本介绍

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设立这个日子是为了提高公众对疟疾以及其它蚊子传播疾病的意识。

世界蚊子日,不是为了“纪念”蚊子,而是提醒人们注意蚊子是传播疾病,特别是疟疾的重要媒介之一。

1897年8月20日,印度加尔各答,英国微生物学家罗纳德·罗斯爵士如平日一样待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中,专心致志地研究着面前一群带有致命疟原虫的蚊子。突然,罗斯爵士身子一颤:他终于打开了人类了解疟疾及其传播途径的大门!

尽管迄今为止,人类还是没有找到很好的疟疾疫苗,但罗斯爵士的研究让我们知道,远离蚊子的叮咬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8.20世界蚊子日

蚊子介绍

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7亿年前的侏罗纪就已经演化出蚊子的始祖。而最早的化石证据则发现于白垩纪的岩层当中,大约有现存种类的三倍大。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区域是在现今的南美洲,接着逐渐往北迁徙到劳亚古陆,接着再度往南迁徙到热带地区。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全球约有3000种及亚种,我国有15属33种及亚种。

8.20世界蚊子日

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孑孓),蛹、成虫四个时期。蚊喜欢把卵产在清水中,如小河水,雨水洼、水塘、池沼、稻田及山涧流水等处;在温暖的季节里,卵大约三天就可孵化为孑孓并开始吃水里生长的极小的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等。它们靠着身体尾端的两个气孔靠近水面吸取空气。孑孓经过蜕皮,最后停止吃东西、活动减少而变为蛹。大约两三天后,蛹又来到水面蜕去皮而羽化为成虫飞出来。雌雄交配大多在清晨或傍晚,先是雄蚊围绕矮树顶,屋檐、窗口或空旷处成群结队地飞,雌蚊看准机会加入队伍,在飞行中很快进行交配。雄蚊只吸草汁,花蜜过活,不吸血。雌蚊在交配后必须吸血(人或动物的血)卵才能发育成熟,所以只有雌蚊才能传播疾病。雌蚊饱吸一次血能产一次卵,一生可产卵六至八次,每次200-300粒,所以早期消灭一只蚊子,等于消灭了几百只,上千只。知道蚊子的生活史与繁殖场所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大力灭蚊。如果没有积水,蚊子就无法生存,治理或改造孳生地是防蚊的治本措施。蚊子的幼虫最易扑灭,因为孑孓必须生活在水中,如能填平低地,疏导积水,经常清理存水的器皿,孑孓无处生存,灭蚊就一定会收到好效果。

只有雌蚊才吸血,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口器退化,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发育成熟,繁衍后代。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约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鲜血,每次饱餐一顿之后,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围内活动,不过最远活动距离可达180公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