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和农历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很多人都被他们混乱的关系打败了,我们国内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用农历去计时的,在日历上都可以看到标注的节日。阳历和农历其实说简单也是简单,但是如果要搞清楚阳历和农历的区别,分别代表什么意思的话,这就有点难度了,所以下文来为你详细解答。
阳历称为“公历”
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来算作一年。它的长度是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因为它不是整数,所以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农历也叫“阴历”
我们通常说的农历也叫做阴历,因为这种历法创始于夏代,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是我们中国的一种历法,也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都叫作阴历。而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就是朔望月制定的,阴历的主要特点是以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来确定。平年十二个月,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每年中的哪个月大,哪个月小,都是不同的。因为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大概相差11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是384天。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了二十四个节气,为了方便农业种植的活动。
阳历=公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日期;
农历=阴历,是我们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1、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所定出的历法;
2、农历,以月亮绕地球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如果是闰年则为13个月所定出的历法;
3、公历,世界各国都通用的历法,也叫作太阳历,也就是阳历;
4、农历,中国历代所用的历法,称为阴历,历代都在不断地修改,后来加上了二十四节气之后,成了阴阳合历;
5、农历和夏历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历法是为了农事才成立的,所以中国人都叫作为农历,其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年二十四等分得来的。农历的月日以及闰法属于阴历部分,所以编在一起就变成阴阳合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