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指的是几岁?古人如何称呼每个年龄段

民族文化阅读量342025-07-23 09:06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味道,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而古人赋予不同年龄阶段别具一格的称谓,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每一段历程。从出生到童年,再到老年,每个年纪背后都蕴含着不同的智慧和意义。那么,孩提指的是几岁呢?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孩提指的是几岁?古人如何称呼每个年龄段.png

孩提是指多少岁

“孩提”指的是2到3岁的孩子,这一阶段通常被认为是孩子尚未完全懂事的时期。具体来说,它代表的是幼儿阶段,通常也可以泛指童年。在《孟子·尽心上》中就有提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其中赵岐解释道:“孩提指的是二三岁的孩子,他们通常处于襁褓中,可以被抱起的年龄。”

古代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称谓

1、襁褓

襁褓也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意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在古代,这个词泛指1岁以下的幼童,如今则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此词源自《列子·天瑞》,其中提到:“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意指人生中总有一段时光是在襁褓中度过的。

2、孩提

孩提指的是2至3岁的儿童。在古代,“孩”并非我们现代所理解的“孩子”,而是“咳”的古字。在《说文解字》中有记载:“孩,古文咳从子”,意为小儿发出笑声时的可爱模样;“提”则指抓住小孩腋下向上抱起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孩提时期的活泼好动。

3、始龀、髫年、龆年

这些词语用来泛指七、八岁的儿童。此时孩子们开始换牙,乳齿脱落,恒牙逐渐长出,这个过程在古代称为“龀”。“始龀”特指换牙的开始;“髫年”指七岁的女孩,因女孩的头发未束起,自然下垂;“龆年”指八岁的男孩,同样形容自然下垂的头发,展现纯真的魅力。

4、总角

总角指的是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之间的少男少女。在古代,儿童会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状如同两个羊角,因此被称为“总角”或“总丱”。

5、幼学

十岁是古代儿童开始入学的年龄,称为“幼学”。《礼记·曲礼上》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意指十岁就可以开始学习,进入正式的教育阶段。

6、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用来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此词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人们便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女子十三四岁的青春年华。

7、及笄与束发

“及笄”标志着女子满15周岁的结发仪式,她们会以簪子贯发,象征女子已到婚嫁年纪;而“束发”则指男子十五岁,表示他们从童年进入成年。束发有全束和半束半披之分,象征着男子的成长。

8、弱冠

二十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表示他们已经举行了冠礼,象征着成人。史籍记载,这时男子体格虽已发育,但尚未完全强壮,因此称为“弱”。而女子二十岁则称为“桃李年华”。

9、而立之年

三十岁被称为“而立之年”,源自《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意指人在此年龄段应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未来的方向。

10、不惑之年

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并非指无所不知,而是指经过岁月的历练,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清晰地判断是非、善恶,不会迷失方向。

11、知天命

五十岁被称为“知天命”,意味着此时的人已深刻认识到理想实现的艰难,理解人生的无常,在做事时不再过分追求结果,保持平和的心态。

12、耳顺、花甲

“耳顺”表示六十岁,指达到一种修行成熟的境界,此时已无逆耳之声,一切皆能顺心。而“花甲”源自天干地支纪年法,表示六十岁。

13、古稀

“古稀”指七十岁,源自唐代杜甫的诗句,意思是七十岁已属难得长寿,因此人们用“古稀”来代指这一年龄段。

14、耄耋

“耄”通常指八十至九十岁,而“耋”指七十岁,形容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长者。古人通常用“寿”来称呼男性老人,而女性则常用“福”字。

15、期颐

“期颐”特指一百岁的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的意思,表示百岁老人需要他人的照料,寓意着长寿和人生的圆满。

16、茶寿

“茶寿”是指一百零八岁,源于“茶”字的字形与“十”和“八”字组合的寓意,象征着长寿无疆。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