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着四十几亿年的历史了,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日期对比起来,只不过是转瞬之间,还有诸多的奥秘没有解开,但是具备多样化的生活规律,例如计算日期的方式就各有千秋,其中数九的风俗显得很突出,让人们目...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是1953发起并经由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节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汉族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国际海关日或国际海关节,被定于每年的1月26日。
元旦,中国节日,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始为农历1月1日,并延用。中华民国始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得以明确,同时确定农历1月1日为“春节”
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为悼念化学战受害者并增强国际社会对化学武器危害的认识,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决定将每年的4月29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日)定为“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于1997年4月29日生效,其核心内容是在全球范围内尽早彻底销毁化学武器及其相关设施。
关于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