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傣族的节日,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泼水节。作为傣族的新年,它热闹非凡,风俗更是精彩纷呈,早已名声传遍四方。可你知道泼水节是几月几日吗?那些充满欢笑和祝福的活动又是怎么过的?跟着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傣族的泼水节一般在每年的4月13日至16日举行,是傣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被视为傣族的新年。节日通常持续三到四天。第一天叫“麦日”,类似汉族的除夕,傣语称为“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这一天人们会清扫房屋,准备节日饭菜和各种活动。第二天叫“恼日”,“恼”意为“空”,既不属于前一年,也不属于新的一年,因此被称作“空日”。第三天则是“麦帕雅晚玛”,传说这是帕雅晚的英灵带来新年的日子,被视作“日子之王”的到来,也就是傣历的新年。
泼水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印度古婆罗门教的仪式,后来被佛教吸收,并在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通过缅甸传入中国云南的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的传播,泼水节逐渐发展为傣族独特的节日,并结合了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使节日更具传奇色彩。傣族中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作恶多端的恶魔,危害百姓。后来他霸占了七个姑娘做妻子。聪明的七姐妹发现,恶魔唯一的弱点就是自己的头发。一天夜里,恶魔大醉沉睡,七姐妹拔下他的头发勒住脖子,果然让恶魔的头颅掉落。可是头一落地,地上便燃起烈火。为了避免灾难,七姐妹轮流抱着恶魔的头,每年一换。人们为她们泼水,以洗去血污和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七位勇敢的姑娘,便在这一天互相泼水,逐渐形成了辞旧迎新的泼水节。
1、歌舞活动
节日期间,不论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村中广场,围成圈子,伴随芒锣、象脚鼓起舞。有人跳“孔雀舞”,有人跳“玉腊呵”,也有人即兴表演边唱边跳。常见的还有“依拉贺”集体舞,男女们挨家挨户拜年,祝福新年平安如意。
2、浴佛
在“麦日”的清晨,人们会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担水为佛像洗尘,祈求健康平安。浴佛结束后,热闹的互相泼水活动便开始。年轻人手持各种容器,将清水泼向对方,寓意洗去不幸,迎来吉祥。
3、丢包
这是泼水节上年轻男女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姑娘们用花布缝制花包,里面装上棉籽,外缀彩色穗子,用来表达爱意。游戏时,男女分列两排互相掷花包,借此传递情感。接不住的人要插上鲜花作为惩罚,过程中往往萌生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
4、赛龙舟
龙舟赛通常在第三天举行,人们聚集在江边观看。彩饰华丽的龙舟随鼓声、锣声奋力竞渡,江面上呐喊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5、放高升
高升是一种自制烟火,由竹筒和火药制成,点燃后会冲上高空。谁的高升放得最高,就会受到大家的赞赏和奖励。
6、放孔明灯
夜晚时分,人们点燃孔明灯放飞天空。灯火随风飘远,寄托着人们的祝愿,同时也被用来纪念古代圣贤诸葛孔明。
7、边交会
泼水节期间,还会有边贸集市,泰国商贩带来当地的特产和小吃,促进了两地的交流与友谊。如今,这类活动还常结合民俗考察,增加了更多文化意义。